冯建昌:适合创业的环境就是优质的营商环境

栏目:热点焦点 发布时间:2018-12-20
编者按: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好坏的生命线。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本报记者 刘杨 见习记者 张小杰
  编者按: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好坏的生命线。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期,多地绘就优化营商环境“施工图”,除了地方政策外,相关部委也在酝酿“大招”。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政府“撬动效应”,也需要相关的要素同心同向、多管齐下,聚焦短板和弱项,抓住关键环节共同发力,用系统的思维去补短板、优环境、增活力。锡商周刊近期将陆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大家谈”系列报道,邀请企业家、行业大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发力营商环境建设。本期周刊首先与大家分享无锡晶石集团总裁冯建昌的精彩观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十出头的冯建昌和几个伙伴怀揣着5万元的“巨款”远赴深圳搞销售,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无锡乡镇企业中到深圳设厂的先行者。
  一块标牌,一条长街,一栋大楼。直到今天,当年深圳的“三个一”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冯建昌的记忆里。
  1989年,初来乍到的冯建昌,看着矗立在蛇口最显眼位置上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巨型标语牌,心潮澎湃;行走在深圳华强公司附近的“中国电子第一街”上,他亲眼见证了这条长约一公里的街区,如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占据深圳九成以上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份额;当他走进赛格电子大楼一楼的赛格电子市场,与华强、康佳等知名电子企业零距离接触时,心中创业的火种燃烧得越来越炽烈。
  在冯建昌记忆中,深圳老城大都是砖瓦房,也只有深圳国贸大厦、南洋大酒店等几幢高楼大厦。但是,楼下超市货品,清一色进口货。每到夜间,灯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我看到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移山填土大搞建设,街上都是操着南腔北调涌到深圳来的创业者。”
  冯建昌认为,深圳充满活力的奥秘,就是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弘扬率先引领、创新发展的改革精神。“这样的创业环境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资源对接、整合的效率很高。如果不来深圳,可能就没有晶石的今天。”他说道。
  从当年的乡镇砖瓦厂,到后来全球第一大彩电用高压包制造厂商,再到如今拥有全资、投资企业十余家,涉足酒店、金融、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小巨人”,晶光闪烁40年的背后,与当年“闯深圳”息息相关。也正是无锡乡镇企业家和深圳创业者的双重身份,给了冯建昌观察营商环境别样的视角:谁对营商环境好坏最有发言权?优化营商环境又该从哪儿抓起?
  到深圳闯荡这段经历让冯建昌获益匪浅——不仅晶石成为全球第一大彩电用高压包制造厂外,更令他的眼界胸怀、理念思路在考验中得到了升华。“好的营商软环境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活力。”从乡镇企业走来,又到改革最前沿深圳闯天下,不同的创业环境和创业经历让冯建昌对创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创业生态的建立。因此,在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同时,应当将创业生态建设置于其中,共谋二者的协同建设。
  “现在开办企业比我当年要容易许多,但却不等于说如今创业是件轻松的事。”冯建昌用自己在深圳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创业需要更加宽松的环境,才能获得更大的驰骋空间,也才有可能产生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业生态要消除社会壁垒,有助于创业者及相关人群之间的交互。”在冯建昌看来,在此过程中,政府是推动创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建设、优化创业生态的过程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篇大文章、新文章,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成功经验,使公共机构产生更加积极、健康的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创业者而言,不是有想法或者有资本就可以了,而是有把各种成分组成到一起的能力。”冯建昌指出,创业生态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入,例如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创业者思想和行为的交互、交流等等,这些与创业生态的优化程度密切相关的资源可以通过商业机构和公共机构进行整合。现在比较流行的创客和众创空间,还有商会协会,都有各自的创业生态。“创业生态都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所以,营商环境的优化要体现在各层次的创业生态的建设中。”

  【学者点评】
  “总体来看,无锡目前的营商环境比较健康,市场交易空间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在提高市场效率、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上下功夫。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多拨开表面看本质,细化政府职能,为企业加强‘内核’提升、技术升级、资源优化等方面再添有利砝码。”曾任江南大学金融系教授的吴园一表示。
  吴园一认为,现行体制机制下,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收服务都在助力无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相关部门要坚持以纳税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逐项对标税收营商环境的各项指标,明晰政企职责,尽最大努力为全市各类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需要从市场中来,再到市场中去,即通过竞争机制从市场中聘请专家学者,政府整合优质智囊团资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打造公平透明的咨询服务平台,让企业在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在智囊团里找“药方”,企业做大做强后对市场来说也是积极的良性循环。
  技术升级难,是许多大中小企业明显感受到的发展瓶颈。“这是个普遍问题,现在是世界经济格局,竞争压力日益明显,企业要想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借助国内外已有技术和互联网+的‘东风’壮大自身。”吴园一教授告诉记者。
  “说到底,打破政企间的认识藩篱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人大政协等机构向上吃透政策,多接触企业,倾听民声民意,发挥好纽带作用;企业主全心全意发展生产、革新技术,少花时间装饰‘面子’,多用心夯实‘里子’”。吴园一如是说。